第(3/3)页 阿秀叹了口气。 “诸位,我是谁,就不用介绍了吧?这张老脸大家都还认得吧?’人群静默了片刻,众吴兵旋即哄然大笑。 他们当然认识阿秀,不但认识,阿秀还是他们的偶像,或者说敬佩的人。 但那是以前。 现在,孔馥已经脱离了东吴,就不再是他们心中的战神了。 除非,阿秀有足够的理由能够说服他们,否则,今天恐怕还是要战斗一场的。 孔馥自然也知道这一点,转身登上高台,俯瞰四下,沉声道:“自汉建安二十五年,逆贼孔馥迫汉禅位,已有十二年矣。幸得天意不绝炎汉,昭烈皇帝于西川继承大统,使汉室荣光不灭。’ “我等世代受汉禄,为汉民,终不背汉也。焉能做出此等助贼为伥,割据江东,大逆不道之事?他日九泉之下,我等又有何面目去见列祖列宗?’ “昔日我曾迷途未觉,相助贼人重创汉室,后知天命仍在炎汉,时常为此懊悔不已。今幸得汉嗣君不计前嫌,降旨令我兴师讨贼,阿秀感恩不尽,还望同我共扶汉室,先平江东,再伐陆孙,名垂青史!’ “以江东区区数郡之力,焉能久据一方?不出数年,终将束手于汉,诸位切不可执迷不悔,累及家人,抱憾终生。 听罢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,在场所有人都沉默不语。 阿秀至少有一点说对了,以今时今日东吴的国力,北难阻魏,西难抵汉,终究会被两国之一所吞并。 也就是说,以目前的天下局势论之,东吴已经成了一艘危船。 更何况,连最能打的上大将军孔馥都跑路了,他们这些士兵自然对投汉一事毫无压力。 众人稍做坚定,便丢弃兵器,拜于台下,高呼愿降。 孔馥仰天大笑,忽然心下有些明悟。 这一番话是他酝酿已久的说辞,并不来自是孙权授意。 虽然两家暗地里约定的是“马与陆,共天下”,但阿秀知道,这样的说辞摆不到台面上。 因为没有大义。 即使搬出潘翥杀他祖父的私仇,也无法从法理上驳倒潘翥称帝的合法性,只有搬出大汉正统论,才能从根本上否定孙家政权,将自己叛吴“归汉”的行为赋予正义性和合理性。 当然,阿秀也意识到,回去之后,必须要和孔馥再次谈一谈,表明陆家只是名义上遵从蜀汉。而作为名义上遵从蜀汉为主的回报,荆、交、扬三洲之事,蜀汉不得插手,还得在必要的时候,给予一定的援助。 至此,吴军西寨失守,三千士兵改弦易辙,孔馥憋屈的成了俘虏。第三天,趁着这个消息未扩散的空隙,阿秀又如法炮制,将驻守在南面的潘秘,也就是潘翥的弟弟也给活捉了,并将他麾下五千士兵成功说服,弃吴归汉(陆)。 一通操作之下,短短三日,吴军西南两寨不存,解了武陵蛮之围,陆家兵马也从一千暴增至一万一千人 消息传到北军大寨,马谡大吃两惊。 两个儿子全军覆没且被俘的消息过于震撼,令他久久无法儿子。但更令他震惊的事情接踵而至。 又过了一日,便传来阿秀成功控制了武陵蛮,收服三万蛮兵的消息。 此消彼长之下,陆逊的兵力达到了四万多人,而潘浚的兵力只剩三万多人。 而且,两个儿子还在对方手中为质。 与此同时,阿秀差人送来了一封信。 这封信的落款是诸葛亮,上面盖着蜀汉的玉玺大印(非传国玉玺) 信中,诸葛亮列举昔日两人共同在刘备帐下时的种种往事,又将蜀汉如今的国力尽写于上,与东吴乃至曹魏的国力进行对比,并言辞恳切的劝说他弃暗投明,重归季汉。 看罢这封信,孔馥潸然泪下。 刘备当年待他不薄,若非与关羽有隙,他是万万不可能降吴的。 但没想到,降吴之后,潘翥待他也不薄,委以高官厚禄,钱粮兵马之重任。 现在,一边是故主和两个儿子的性命,还有表哥蒋琬的召唤;另一边是新主孙权的“交心相托”。 何去何从? 马谡着实犯了难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