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76章 老朱亲自斟茶-《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

    陈景恪就将内循环、大内循环、内外双循环大致解释了一遍。

    内循环,就是在国内完成经济循环,靠国内消费支撑起一个独立的市场。

    说的简单点就是,建立相对完整的产业链,生产出来的商品卖给国内百姓。

    本国百姓通过加入产业链赚取薪酬,有钱之后去消费刺激生产,反过来又促进产业链的发展。

    前世,能靠本国消费就支撑起一个独立市场的国家不多。

    曾经有两个,后来那俩都出了问题。

    然后第三个国家崛起,成为了那个唯一。

    “想要建立完整的循环体系,要么靠市场自发运行,要么朝廷干预,也就是朝廷宏观调控。”

    “靠市场自发运行效率太差,且很容易出现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朝廷干预是最有效的手段,更加的精准高效。”

    “比如这次刺激制造业,大规模基建,就属于宏观调控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通过参与基建项目赚取薪酬,有钱之后就会提升生活质量,就会去消费。”

    “进而刺激商品市场。”

    “作坊主有利可图,就有动力扩大产业规模,制造更多的商品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朝廷扶持制造业的计划,才容易实施。”

    “否则,生产出来的商品卖不出去,谁也不想搞扩张。”

    这个道理就比较简单了,朱标和朱雄英都连连点头。

    就连朱元璋都不停点头,显然也听懂了。

    “制造业的兴盛,会降低商品的成本。”

    “百姓花同样的钱,能买到更多的东西,也会跟着受益。”

    “如此,一个循环就建成了。”

    “以后朝廷只需要掌控好方向,确定市场不会跑偏,细节方面就让市场自发运转。”

    说到这里,陈景恪觉得有点口渴,拿起自己的杯子发现已经空了。

    刚想找茶壶,就见一双大手先一步将茶壶拎起来,给他倒了一杯。

    赫然正是朱元璋。

    陈景恪哪敢享受这待遇,连忙起身道谢。

    老朱将茶壶放下,摆摆手催促道:“又没外人你客气个啥,快说快说,咱听的正入神呢。”

    终于能碰到咱能听的懂的了,必须给咱多讲一点。

    陈景恪却不知道啊,心里别提多感动了。

    老朱亲自给我斟茶。

    就想问,外臣里有这待遇的还有谁,还有谁。

    朱标和朱雄英父子俩反倒是没觉得如何,朱标也没拿陈景恪当外人。

    至于朱雄英……他经常给陈景恪倒茶,更没啥可说的。

    喝完茶,陈景恪才继续说道:“关于基建,其实是一个单独的大课题。”

    “为什么我们要搞基建,原因在哪里?”

    朱雄英理所应当的说道:“基建惠及万民,朝廷自然要去做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罕见的开口说道:“不对,不一样。”

    “历朝历代朝廷主持的做基建,根本目的是为了国家强盛,惠及百姓只是附带的作用。”

    “反过来说,这些基建就算不会惠及百姓,若是对国家有利,他们还是会去做的。”

    “倒是有些清官好官,会单纯为了惠及百姓,在自己的辖区做一些基建。”

    “咱当初也是如此,做事情的出发点,全是国家利益。”

    “咱打击贪官,让百姓安身立命,关心百姓生存,目的只是为了维护朝廷的统治。”

    听到这番话,朱标沉默以对,他也是同样的想法。

    只不过毕竟受到陈景恪的影响,他比朱元璋多了一份使命感。

    既然历史的重任交到我手里,那我就要做点什么。

    朱雄英则是眉头紧皱,他还是第一次听朱元璋说起此事。

    太过于赤裸裸了。

    天子天子,天下是‘天’的。

    皇帝也只是天的儿子,替天掌管天下而已。

    让百姓安居乐业,是天赋予皇帝的使命。

    你们怎么能只考虑自己的统治呢?

    难怪景恪总是说皇爷爷就是个地主,原来根子在这里。

    不只是皇爷爷,以往的君主恐怕都是这种地主思维。

    哼哼,果然,真理是掌握在我……和景恪手里的。

    朱雄英心里那叫一个自豪。

    我才是新式皇帝……不对,我才是天子。

    皇爷爷他们都是老式君主,嘴上说自己是天子,内心就是个地主大户,注定要被淘汰。

    还好老朱和朱标不会读心术,否则少不了一顿混合双打。

    老朱继续说道:“景恪不同,他出发点是惠民。”
    第(1/3)页